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动态

阿坝民政动态

发布时间:2025-02-20
字体:
访问量:
来源:州民政局
分享到:

民政要闻


  ● 近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主持召开加强“一老一小”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的重大意义,采取更有效政策、下更大力气抓好“一老一小”工作,以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切实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大局。

  ● 2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玲介绍了近年来四川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五年来,四川省民政系统始终心怀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各项民政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 2月18日,全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叶寒冰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责家庭有机协同。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融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作用,紧扣“四个体系”“两个着力”要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工作动态


  ● 近日,阿坝州慈善总会成功申请成为2025年度-2027年度四川省第一批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享有的优惠政策能有效降低捐赠成本,提高社会及个人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我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近日,阿坝州民政局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653亿,比2024年同期2.0004亿增加6526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支出,惠及困难群众10万余人。

  ● 近日,阿坝州民政局专题研究“帮困助弱”全覆盖工作,全面摸清摸准困难群众底数基数,精准实施政策帮扶、监测帮扶、关爱帮扶和社会帮扶,惠及困难群众13万余人。

  ● 近日,小金县民政局会同小金阳光社工持续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特殊困难老人1209人,开展助洁、助餐、安全排查等上门居家服务2700余次。

工作交流 ● 地名文化


  ● 阿坝州着力“三项重点”擦亮地名文化底色。地名文化是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阿坝州民政局全面贯彻州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地名工作全过程,围绕做深做实生态文化旅游大文章,聚焦“五个之州”,以推动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着力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为阿坝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以挖掘推广地名文化为根本,促进文化交流、传承“地名文化”精神。把“文化”二字贯穿地名管理、服务、保护、传承、利用全过程,挖掘柴门关、红原等13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地方历史文脉的优秀地名,成功申报省级地名保护名录3个。制定《阿坝州地名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互动研究》课题方案,围绕“净土阿坝、久远地铭”展开20万字《阿坝州地名史话》撰写工作和《循着地名游阿坝》13个系列视频制作,深入挖掘阿坝地名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以实施地名保护行动为关键,传承历史文脉、重温“地名文化”经典。文化是地名的灵魂,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为保障地名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有效保护,开展地名文化进军营活动1次,发放资料1000余份,覆盖3000余人次。积极引导乡村百姓和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宣传保护等工作,将芦花会议、巴西会议、红军长征纪念碑等红色地名资源优势转化为红色教育资源优势,运用媒体讲好地名文化故事,配合省文旅频道拍摄专题片11期,不断丰富“阿坝”内涵,力求做到“有名有实”。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为重点,激发社会活力、守好“地名文化”阵地。地名标识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挖掘和利用地名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提升社会功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自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以来,全州系统梳理排查有地无名、多地重名、地名不规范等问题,探索数字(智能)地名标识设置,共设置智能街路巷牌120个,楼门牌77970块,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27522条,完善上报3315条地名信息数据库。目前,全州乡村地名文化已成为乡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地名及其标识的广度、精度、密度基本适应乡村治理需要,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秦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